(原标题:月薪五千的她把儿子送进国际学校,巨额学费只能一人负重前行!)
楠生活在沿海三线城市,是一名机械制造企业的会计,月薪五千。楠的孩子在一所国际学校学习IGCSE课程,相当于国内的高一。之前她根本不懂什么国际教育,在她的脑海里,孩子就是应该沿着九年义务教育、重点高中、国内大学这样一条道路走下去,毕业后有能力就考研,没能力直接找工作,和自己,以及孩儿他爸一样,过一个平凡人的生活。但是一年前的一次抉择,彻底改变了她,以及整个家庭的生活。
去年孩子读初二的时候,学校通知开家长会,她懵懵懂懂地就去参加了。结果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家长会,而是本市一所国际中学前来进行招生推广宣传。会上,国际学校的学生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正装校服,胸前是英伦风格的校徽,女学生穿着制服裙子,并不像普通中学一样必须剪成短发,与国内中学那些大红、大绿、肥大的校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学生们青春洋溢、热情开朗、落落大方、自信自强的形象给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更重要的是,国际学校的学生、老师介绍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、社团活动,也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家长和孩子们。烘焙社团、服装设计社会、模拟法庭、天文爱好者社团、棋牌社团、迷你高尔夫社团……假期参加全球精英赛、耶鲁青年经济论坛、模拟联合国、丝绸之路文化探索……试想,受够了国内填鸭式教育、应试教育折磨的家长,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从死啃书本、千军万马挤一根独木桥中解脱出来,解放自己的天性,释放自己的潜力,在青春韶华中尽情绽放自我!
最重要的,国际学校的教师们重点向家长和孩子们推荐去英国留学的好处。三年本科、一年硕士,与国内四年本科、二至三年硕士的高等教育相比,要节省出二至三年的学习生涯。对于一个学生而言,如果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学业,减少人生苦读的时间,比同龄人提前两三年步入社会工作, 这是多么有诱惑力的事啊!
楠吸收了很多去国际学校的优点,但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,也就是学费。这所国际学校一年要10万人民币,留学后呢?用国际学校教师们的话讲,一年只要二十来万就可以了,另外还有奖学金呢!这么算,只要一百万多一些就能够成功为孩子铺就国外本硕连读之路,而且这与那些只是出国读个一两年硕士镀镀金的学生不同,在国外从本科读起,含金量明显要高很多啊!这样的孩子即使回国,也会非常容易得到跨国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啊!
楠越想越美,兴奋地回了家。等到丈夫回来马上和他商量起把孩子转到国际学校读书的想法。
没想到,丈夫一点都没像自己那样激动,反而直接给自己泼上一盆凉水,丈夫很冷静地说:“梦想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。”一句话,就是“工薪阶层上不起!”虽然丈夫也说不清走国际教育道路今后七八年到底要花多少钱,但他坚定地认为一百来万肯定下不来,他不想为了孩子上个学倾家荡产。两个人都是挣工资的,比不上大款们,为了孩子上学,卖房子且不说,今后几年几位老人或者两口子要是得个大病,到哪去筹钱呢?
那一夜,楠和丈夫吵个天翻地覆,楠认为丈夫不爱孩子,是冷血动物,放着一条金光大道不走,非要去踩荆棘小路,两个人甚至连“离婚”这样的话都说出了口。孩子吓够呛,跟妈妈说,大不了不去了,但楠坚决不妥协。
最后的结果是,丈夫也受不了了,在气头上说:“你要决定去就去,但不要指望从我这拿到一分钱!”楠也说上了气话:“我自己砸锅卖铁,也要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!你这个没用的男人,自己啥也不行,还看不得孩子有前途,你就不配拥有优秀的儿子!”
最后的结果,楠到底把儿子送进了这所国际学校,缴纳了第一年10万块的学费,但是她发现,除了这10万块,学校又收了五千元的书费和杂费,一千元的校服费,还要按照学校要求,配备最高端的学习工具,而这些以前都是她从来都不敢想象的。
楠硬着头皮把孩子送上了国际教育之路,到底对还是不对?她和孩子今后的路该怎么走?她怎样面对自己的丈夫?到底能不能从丈夫哪里获得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?这些问题和困惑,楠都不知道答案。她和一位好姐妹说,自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最近网上很火的一句话,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,如果你感觉生活很安逸,那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。楠真的要一个人负重前行吗?
本文转载自:留学SoEasy。